171029預備自己讓上帝使用,以弗所書6章10-18節

171029預備自己讓上帝使用,以弗所書610-18
台北公舘教會主日禮拜講道
題目:預備自己讓上帝使用
經文:以弗所書610-18
講員:王豐榮牧師
日期:2017/10/29

1021日舉行教會事工研討會,我們在思考教會發展的方向,要如何為教會定目標?我們安靜禱告求上帝帶領,也說出我們對教會生活的期待。用雅比斯的禱告成為分享的引言,甚願你賜福與我、擴張我的境界、常與我同在。(代上 4:9 - 4:10

一、為主來夢想
您的人生曾經有甚麼夢想,你達到了嗎?或許還沒有達到,沒有達到的原因。邀請弟兄姊妹生命有願景有方向,讓生命每一個階段都有美好的目標。
學生時代想要有一個夢幻明星學校,有理想的工作,想要進入婚姻有一個貼心傾聽的伴侶,想要得到一個期待的物品,也有想要讓生命更有價值。

人生有多少想要完成的夢想:
1.先列一張較容易實現的願望清單
2.你的人生願望清單,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修整一次
3.實現你的長遠目標

有位姊妹分享她的願望,高中的願望考上台大,25歲成為名記者,28歲要嫁給學長,30歲騎單車環島旅行……。人生一開始很順利,可是在28歲她沒有找到合適結婚的對象,後續人生的願望是否可以繼續實現了。人生好像不是照我們的想像進行,總有很多變數,但是我們可以不斷調整,繼續努力。

我來台北之後有一個小小的夢想,就是騎UBIKE到淡水!從公館騎到淡水是很遠的路程,我分兩次騎,從公館到大稻埕15公里騎2個半小時,第二次從大稻埕騎到淡水30公里騎三小時。雖然沒有一次騎完,分兩次有是可以完成夢想。

您期待十年之後的台北公舘教會變為甚麼樣的教會?我的生命有多少個十年,我有多少個福音夢想還未實現。在預備事工研討會的過程給自己很大的挑戰,就是走出舒適圈。上帝亞伯拉罕離開故鄉向未知的地方前進,我也在去年離開新營教會熟悉的環境到台北接受挑戰。希望在未來十年給自己一個目標與挑戰。

你希望十年後的聚會人數有多少?250人、300人、400人、500人或是更多?若說250人太小看教會的弟兄姊妹,那我們要訂多少人的目標呢?有目標很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事希望2018年的聚會人數
達到多少人?我希望第一場禮拜140人、第二場禮拜60人,平均增加20人以上。如果教會每年可以持續增加十分之一的會友,就有機會在十年後達到500人的教會聚會目標。

另外一個基礎就是前面三年(2018-2020)有一個健全的訓練計畫,固定成長的模式。在三年建立團隊,一起同心努力。

開一間店(餐廳)比較容易或是開一間教會比較容易?在鄉下一間教會40年歷史,只有20多人聚會,他可以繼續維持。但是一間餐廳一個禮拜只有20人來用餐?這間店很難繼續維持下去。公舘教會每個禮拜天使用三小時約有200人使用,教會可以存在的好好的。相信十年後公舘教會也可以維持得很順利,但是這不是上帝的心意,停滯沒有成長就退步。如果我們開一間店開五年才增加320人來用餐!
這間店要如何維持?相信開店是要讓更多人來餐廳用餐。一定可以超過320個人的人數成長。

一間教會教會有20人、200人、500人來聚會他都會運作得很好。但是我們希望他是一個很活絡的教會,用老闆開店的心情看待教會的成長,拓展教會的事工。如果牧師在一間牧會十年,會友人數都無法明顯成長,牧師難過,長執也會有意見。我們要一起有教會成長的盼望。

過去我在新營教會牧會,12年教會人數從180成長到250人,每年三次洗禮人數約10-15位。長老常常引以為傲,看見教會不斷有人洗禮。這樣的成果不是牧師傳福音的功勞,會友進到教會信主,是有一群青年不斷關心新朋友。有一間會友的磐石咖啡廳成為福音站,介紹朋友進入社青團契、約書亞團契(社會新鮮人的團契),並且陪伴他們造就信仰。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遺憾,會友雖然成長到250人,但是真正願意參與服事的人數並沒有顯著成長。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事,人數成長,服事同工也要跟著成長。我清楚感受,教會不是只有看數字。主日禮拜人數多,不一定教會健康,更要鼓勵會友願意委身、裝備在信仰更深入紮根。

願景:擴張公舘教會的境界~~十年後的教會成長突破500人聚會。我們一起走一條過去沒有人走過的新路。目標:向社區居民撒網,關心未信者的需要。路過教會的人如此多,我們可以如何關心人群的需要。

二、我們在與誰爭戰
以弗所書612  今天我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,乃是與那些執政的、掌權的、管轄這幽暗世界的,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。
我們面對的是這世代的價值觀與挑戰。我會想去關心青年的需要嗎?他的想法跟我有關係嗎?當走在路上看見周圍的年輕人,我常在思考他們在關心甚麼樣的議題,我可跟他們有互動嗎?

對現代社會的觀察:
1.社會變遷快速:資訊化、生活中有很多可關注的議題。
2.兩代之間的溝通,需要多一點橋樑,減少溝通的代溝。
3.社青對信仰的看法:生活忙碌、能來主日禮拜要感謝上帝生活壓力大、比較少能理解關心工作家庭的需要。如何鼓勵參加與建立小組關懷網絡。
4.第二代信徒對信仰的渴慕。如何讓信仰可傳承下來。
5.教會型態改變選擇性多。
6.長老教會現況,維持現狀也不容易。等待凋零社青外流,或是積極尋求突破?

三、邀請加入同工訓練行列
邀請兄姊奉獻自己的十年黃金時間,給上帝使用。

※ 我可以如何參與。
1.參與小組聚會,關心新朋友。裝備訓練成為小組長。
2.幫忙發傳單,幫助教會可以接觸多福音朋友。教會鄰近六里有32千人、12千戶為目標。
3.關心人生活的需要,也關心人生命的需要

邀請服事同工:
1.禱告同工(為教會事工禱告、為弟兄姊妹禱告服事)
2.參與小組聚會。
3.主日禮拜擔任招待、擔任新朋友陪談同工。
4.擔任小組長(每周一次、每月一次)
5.用我的專業服事人。(關心社區朋友生活心靈的需要)

建立以議題為群體的小組模式、新的教會觀:人工魚礁
觀察佈道會邀請自己的慕道朋友不容易,覺得很辛苦,常常拜託他來參加?因為沒有接觸到他生活的需要!他們常常是為了看名人、藝人來聽演講。如果我們可以改變策略,先從關心他們生活的需要開始,讓他願意自己參與,這樣可能會更容易。

新方法:用議題工作坊成為小組,講員就是小組長。
以需求為導向,建立分享的小組。一個月一次的聚集,建立相關議題的“會員”。

思考教會存在的目的?是跟社區的人做朋友,關心他們生活的需要。
因為他有相同要解決的問題,在教會中他們可以彼此扶持鼓勵。教會可以邀請專業人士,協助解決他的人生問題。計畫與這些朋友建立關係,二年以上,再慢慢帶領他們進入教會。似乎一開始邀請他來參加理財講座的人總比邀請參加禱告會踴躍!如果與他成為好朋友,下一步是帶領他進入信仰當中。

如何宣傳:
1.在公館、萬隆地區發傳單
2.我們要組成議題工作坊,有需求者留下資料,20-30人開班再聯絡,免費。
3.每月一次的演講,分享進度:
4.可以探討的主題:社會發展趨勢、升學輔導、職場工作、家庭婚姻、親子教育、法律常識、醫療保健、癌症照護。

期待有一個舒適輕鬆的場地。一位社區朋友,走進教會比較容易,或是走進咖啡廳比較容易?
青年也在思考,星期六晚上是否比較容易邀請同學參加教會聚會。設計一個佈道會性質的青年禮拜,禮拜之後可以馬上分小組聚會

研討會回應:
不是沒有新朋友來到教會,是因為我們把他們留不住!前門開很大、後門也開很大。我們需要訓練一對一的陪談同工。

增加會友的策略:
1.生命議題工作坊(撒網)
2.幸福小組(釣魚)


行動:為上帝做一個大大的夢想,開始我們小小可行的行動